从整体布局来看,高椅古村的先辈们将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富有哲理的规划布局融合在一起,每栋建筑坐北朝南,外表相似,按梅花状排列,巷道与封闭式庭院呈“八卦阵式”,古村被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五个村庄。连接家家户户、村与村的道路纵横交错,宛如网状,如同迷宫。难怪民间导游们边讲解边叮嘱要跟紧他,别走丢了。据他讲述,村子里的人一般只走几条主要的路,很多阡陌相通,但无人敢行,就是当地上了年纪的人也不一定能知道村里的每条小道通向谁家。连自己人都搞不清楚路伸向何方,匪、盗之辈怎敢骚扰?几百年来,这个村子从未受过土匪、强盗的骚扰。
与张谷英村相似,高椅古村每家每户独自的小院各自“天人合一”,又与邻家户户相通。一问,才知道这是典型的明代江南营造法式,不同的是,侗乡风情为高椅更添一份民族特色,照壁上方色彩斑斓的绘画,或大禽猛兽,或松菊梅兰,可以看出当时的主人是武将还是文人或者农家。
高椅的每栋屋子都是一本无言的书,寄托着古人的价值观念与人生憧憬。一栋修建于道光年间的屋子里面有一个雕刻非常精美的神龛,其做工精细,雕刻式样优美,雕的花、鸟、猴等形象更是寓意深刻,有“喜鹊闹梅”、“封侯拜相”之意。
拾起犄角旮旯里的故事
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明清的时光之门,随便翻动高椅古村被风吹雨蚀的犄角旮旯,都能抖落出历史尘封的故事。
比如红黑鱼塘。红黑鱼塘开凿于清朝嘉庆末年。左塘是用来养观赏鱼,故名红鱼塘。右塘用来喂养食用鱼,故名黑鱼塘。两池塘还与村内的排水系统相通,是村落排水系统的一个蓄水池。据导游介绍,虽然整个村子是以木质建筑为主,但由于高墙封闭,下水道纵横,高椅得以防火、防潮,这也是这些明清时代的古建筑历经数百年不朽的主要原因。
防盗监听缸也让我记忆犹新。据导游介绍,防盗监听缸所在的住宅是明朝早期建筑,其原房屋主人是当地首富之一,为防盗窃,在其厨房里埋有一口缸,缸口直径60厘米,深55厘米,缸口与地面持平,平时盖上木板,并有一碗橱遮掩,不易被人发现,需用时取掉木盖板,就可以监听到50米外的脚步声。据考证,该装置为我国发现最早的监听装置。
在高椅古村,我看到若干书写着“关西门第”四个大字的石刻大门。导游说这是高椅人为了弘扬祖德,将“关西门第”、“清白家声”、“清白堂”、“耕读传家”等牌匾高挂门楣之上,并以此作为庭训,告诫后人要“清清白白做人,清清白白为官”。
据了解,高楼古村最古老的铭砖是明洪武十三年的,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穿行其中,深呼吸一口六百年前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