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江苏4条古街入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

时间:2010-04-15 17:09 新华日报 点击:我要评论

今日山塘,时时是节日,处处是风景。这里传统民居密集,本地原住民达85%以上,枕河而居,邻里相望,保留着传统的生活习俗,接财神、闹元宵、百花节

今日山塘,时时是节日,处处是风景。这里传统民居密集,本地原住民达85%以上,枕河而居,邻里相望,保留着传统的生活习俗,接财神、闹元宵、百花节、轧神仙……山塘街还是苏州古迹最多的街区,拥有国家、省、市级文保单位11处,市级控保建筑16处,古牌坊9处,其他古迹40余处。

这是“一条活着的千年古街”。如今,这里仍保持着一街一河的水陆并行格局,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拐过一座小桥,穿过一条弄堂,苏州评弹和昆曲也许就会在你的耳畔悠然飘过。有人把今天的山塘称为“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天堂里的街市”。本报记者 潘朝晖

无锡清名桥: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

古运河穿城而过,在无锡留下了一段原生态“江南水弄堂”的“运河绝版地”,这就是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这里是吴文化、运河文化、工商文化交相辉映之处,千百年来,悠悠运河水、款款码头、混堂巷弄诉说着吴文化的精致与恬静,而沿河两岸的丝织业、“窑工近万”的烧窑群、江南米市、手工作坊等,则见证了清名桥曾经的繁华昌盛及江南漕运的辉煌历史。

两岸保留了不少清代至民国建造的民居,还有年代更为久远的建筑。由于杂合了不同年代工匠的巧思,建筑风格多样,但又有统一之处:粉墙黛瓦,前店后坊,家家都有水码头,有些则干脆将支撑房屋的柱梁伸入河中,成为“枕河人家”。这是吴地文化的典型风貌。白天人家临窗面水,夜晚船家橹声灯影,勾画出一幅无锡特有的水乡民俗风情画。清名桥历史街区全长1794米,建有10座桥,宝塔桥、杨春桥、跨塘桥、日晖桥、大公桥……鼎鼎大名的当属清名桥,它是无锡古运河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石桥。此桥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名清宁桥。史料记载,这座桥是无锡“寄畅园”主人秦燿的两个儿子捐资建造的,因兄弟俩的名字分别是太清、太宁,因此各取一字将此桥命名为“清宁桥”。清康熙八年无锡县令吴兴祚重建清宁桥,道光年间,因讳道光皇帝的名字“旻宁”改名为清名桥,也有人称它为“清明桥”。

乘运河画舫游历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从南禅寺出发,有跨塘桥、鸭子滩、中国丝业博物馆、薛南溟旧居、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大公桥、古运河博物馆、清名桥、祝大椿故居、水仙道院等12个节点。

与古运河并行的大窑路上,现有古窑群遗址108处,遗址上是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家中世代烧窑的黄仁荣担当讲解员,从他口中我们能够领略到当年的烧窑盛景。“上塘十里尽开店,下塘十里尽烧窑”,大窑路一带曾经有几百座砖瓦窑。此地烧窑,一靠土质含铁,烧出的砖瓦相互敲击能作金属声,结实耐用;二靠紧临古运河,烧出的砖瓦能便捷地运往全国各地,南京壮观的明城墙就用过无锡的砖。大窑路自明初烧窑,兴旺了400多年,直至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式微。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