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游欧(1928—1948)
1928年,颜文樑35岁,在徐悲鸿的敦促下,赴法国留学,拜访了80高龄的达仰布凡勒,并经其介绍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在此期间,他还游历了比利时、英国、意大利等国。
通过在国外几年的学习、参观、写生,他的画风大变。他早期较注重透视、构图,调子也较为清冷。游欧之后,则迷恋色彩,情调豁然开朗。除极少数沿用在国内的细密手法外,大部分油画色彩丰富,形体概括,凝重厚实。如《吉布蒂之晨》(本馆收藏)、《英国议院》(本馆收藏)、《巴黎圣母院》、《印度洋之锡兰》(本馆收藏)等纪游作品,其用笔大异于早期创作,宽阔、有力的大笔触大色块赋予画面生气和活力。同时,在体现西欧古典艺术严谨的绘画法则之余,颜文樑还吸收了当时印象派的一些特色,即对光的细致描绘。就画面色彩的丰富而言,这些作品是个他一生的一个高点。
1931年回国后,此风不变,且越到晚年,画风越是热烈绚丽,甚至到了一种孩提般的乐观程度。
他说,画要让人看了开心。
建国后(1949—1988)
1949年后,对比新旧两个时代,颜文樑激动万分,虽年迈行动不便,仍不辞辛劳亲赴各地实地写生,一舒胸中浩然之气。这个时期的画是画家完全按照自己的意趣、兴趣和激情而创作的,他的创作欲望极强,精力旺盛,作品的数量也最多。
如果说其早期工细,游欧后着重色彩感觉,那么,他晚年的画面则是既细致又鲜艳,无论是初春风景,还是沸腾钢厂、街中霓虹,每幅画都绚丽明快,弥漫着健康自然的气息,令人喜悦舒展。纵观他的一生,屡遭忧患和变更,但在他的画面上却感受不到任何消沉冷寂的气氛,这全赖他超脱乐观的生命理念——我为快乐而画画。
还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苏州籍画家,从19岁立志画油画,数十年如一日,并没有象很多同辈画家那样到中晚年回归中国传统笔墨,他就凭着早年的一个模糊概念,把油画当成一生信仰并予于实践,其诚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