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北京打造京商博物馆保护老字号(2)

时间:2010-03-04 12:01 北京商报 点击:我要评论

自2005年,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和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率先提出京商概念至今,在市教委、市商务局的高度重视下,两家单位联合成立的京商研究中心已取得阶

自2005年,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和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率先提出“京商”概念至今,在市教委、市商务局的高度重视下,两家单位联合成立的京商研究中心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京商博物馆资料库建设京商指数作为高校科技创新项目受到来自各方的鼎力支持。

由此,京商的发展脉络从古至今延展开来。

宫廷消费造就京派奢侈

LV、阿玛尼、古驰……如今这些世界顶级奢侈品牌出现在北京商场橱窗内,已不再令消费者惊喜,北京国际化大都市的属性已渐渐被人们接受并认可。然而这种引领高端消费、追逐时尚的城市气质似乎可以在历史中寻到渊源。

京商,是在北京这块特定的国都之地培育和发展起来的区域商业及商业文化。地处天子脚下,起源于金,历经元、明、清数朝,京商自古把皇宫帝室和官僚政府构成的庞大消费群体看作服务对象。而这些奢华的消费阶层,对于商品品质的苛求似乎也成就了京商老字号流传至今的“御用”招牌。

为了满足宫廷和官府的高消费需求,保持纯正的品质,京商普遍在原料上千挑万选,在技术上务求精益求精,在产品上不断创新,对于管理和技术人才求贤若渴,因此京商的产品和技术标准代表了当时同时代的最高标准。

一些老字号也因此脱颖而出, “正明斋”的饽饽、“天福号”的肘子、“月盛斋”的烧羊肉等都曾受到皇家青睐,授予进宫呈送的腰牌。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王茹芹教授认为,皇城的高层次消费需求造就了追求完美的京商。
 

沧海桑田的京韵街区

漫步在霓虹闪亮、商厦林立的王府井大街,拥挤在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的西单商业区,还遥想着前门大栅栏的热闹非凡。

同老字号一样,商业街区也是京商文化的载体。而几经岁月的洗礼,这些街区的演变有些无处查证,有的 “面目全非”。

唐朝檀州街,大致在今广安门大街一带,可谓北京最古老的商业街;钟、鼓楼及斜街一带曾是元大都最大的商业中心;隆福寺庙会与护国寺庙会东西对应,也曾是两大商品市场;朝阳门是清朝南方各省运来各种货物的集散地,朝外大街的商业随之兴旺起来。此外,老字号扎堆儿的前门大街,主营书画、笔墨、古玩等的琉璃厂,民间艺人展示艺术绝技的天桥,崇文门花市等都是史册有所记载的京商之源。而今,这些街区早已是历经轮回之后的另一番景象,别样生动。

虽然,现今的北京人已经不再需要积水潭的漕运,无需依赖朝阳路的运粮“石道”,更多的来往于CBD商务区和金融街之间,然而这些京商曾经驻足、悉心经营的地方,都留下了一种“曾经沧海”的京韵情结。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