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馆展出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背景,他们为祖国和人民作出的历史贡献,以及知青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英雄人物。
弘扬知青时代的精神
黑河地处边疆,当年农垦和地方共接受了23万来自京、津、沪、哈、浙的知识青年,成为上山下乡知青最多的地区之一。为了再现这一历史,黑河市把建设知青博物馆作为繁荣文化产业的重点加以推进。和省内佳木斯、农垦总局知青相对集中的地方比,黑河并不占有优势。但黑河却最早拿出筹建知青馆的项目规划,并得到省相关部门的批准。今天我们在感叹这座反映知青精神殿堂的背后,更感动的是知青馆的建设者。为了确定展览内容,他们聘请省内外历史专家,遍访各地知青,一年内几十易其稿,最终得到中宣部的批准。文物是博物馆的要素,几年来,知青馆筹建处在京、津、沪、哈等地相继成立了工作站,几百名老知青义务为建馆收集文物和资料。知识青年的好榜样金训华,至今他母亲还保存着一件他小时候穿的毛背心,是他们多次登门,老妈妈才把它捐出来。全国知青代表邢燕子把她和董加耕受到毛主席接见的珍贵照片捐给知青馆,很多知青把珍藏多年的手抄本、老照片、往来书信等捐出,这些实物大多算不上文物,但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最难的是建馆资金,政府有投入,但为数不多,几千万的资金都是“找”来的。筹建处领导跑国家、跑省里,争得了部分资金,最重要的是到知青那里去找。在筹建的几年里,他们跑遍了全国各地,就连春节都在外地给知青拜年。他们的真诚感动了知青们,几千元、几万元、几十万元,上海知青张刚一人就捐款100多万元。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全国知青捐款达到2100 多万元,占整个建馆资金的80%,支撑起全国首座知青博物馆的大厦。
当年的知青也在以不同的方式讴歌着这段历史。在知青博物馆,我们能看到一批知青作家的名字,如梁晓声、史铁山、叶辛、张抗抗等,他们创作的文学作品,代表了当今知青文学的发展方向。其中根据著名知青作家梁晓声作品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年轮》、《今夜有暴风雪》等都在国内产生较深远的影响。2010年7月,30集电视剧《知青》在黑河市锦河农场开机。这是梁晓声又一部以知青为题材的力作,它完整地再现了一代知青人的青春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