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以后,为扩大再生产,郭氏兄弟姐妹五人,也先后来沪帮工,一个初具规模的小作坊工场形成了。(该工场在现豫园商场内的晴雪坊12弄7号与10号前后弄堂)原二只柴爿炉子,每锅投料10斤,改为二眼灶头,每锅投料35斤,这个时期,主要的配料与操作仍由郭瀛州亲自把握,为使烧出来的五香豆更有光泽,将原有的铁锅,全部改为紫铜锅,五香豆的质量有了新的突破,销量也直线上升。
在经营上亦颇有特色,是由于实行零售兼批发,在戏馆、公园门口的摆摊小贩都到兴隆郭记来批发经销,可得到比别家高的扣率。在服务上,只要有生意,店内工场再忙,做到当天货色当天送,差人用自行车每天送公园、下戏馆、跑车站、上轮渡。通过列车员在火车上推销,受到各地旅客欣赏,老城隍庙奶油五香豆,从此,声誉鹊起,不胫而走。生意兴隆。
竞争激烈 独占鳌头
五香豆的成功,也并非一帆风顺,随着老城隍庙奶油五香豆在经营上的发展,从1945年开始,在庙内就先后出现了陆记、吴记、王记、陈记、张记等近十家专营与兼营的奶油五香豆摊位。他们中有向郭记批发零售的;亦有从别处批发来零售的;亦有自产自销的。由于包奶油五香豆装相似,商品相似,标识也相似,鱼目混珠,外来人一时难辨真伪,兴隆郭记在经营上受到威胁。甚至,在1948年时,“兴隆郭记号”工场内部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跟随郭多年的四弟郭宗喜与长兄分道扬镳,另立门户,在豫园九曲桥西首摆出五香豆摊,打出“与隆郭记”老城隍庙五香豆。(注:兴隆同与隆与的繁体字“與”“興”很难区分)二弟与三弟与其他同仁四人打出了“兄弟字号”老城隍庙奶油五香豆,进行了激烈的竞争。
1950年12月16日,兴隆郭记为使消费者能辨识商标真伪,逐向上海市工商管理局办理商标注册登记。在原有商标的基础上,请当时华美印书馆人员精心设计了一组图案。正面顶上注明“真正老牌”,正上方印有“龙珠一颗,内嵌郭氏头像”,左右两边“四条立龙,龙尾相衔”。上方左右为“双龙抢珠”。下方左右为“龙首昂立”,上书“注册商标,兴隆照相为记”。
1951年6月商标正式启用以后,包装规格变更为5分包、1角包、半斤包、1斤包四种。为看人头买货,一时生意兴隆,应接不暇。从此,“兴隆郭记号”老城隍庙奶油五香豆在激烈竞争中独占鳌头。
迎来解放 旧貌换新颜
上海解放后,在1956年对私营改造高潮中“兴隆郭记号”商店与工场被公私合营,庙内近十个五香豆摊贩也被吸收进五香豆商店,扩大了门面。(隔壁原“文萃堂”被并入)奶油五香豆日产量达到3000公斤左右。在销售高峰期,每人限购2斤,还是供不应求,当时排队的人群从店门口通过对面晴雪坊到庙前直到方浜中路。六、七十年代,奶油五香豆还被列为特供商品,深受国内外友人和社会名流的青睐。为此,商店还经常送货到当时闻名的锦江、和平等大饭店,供外宾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