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赏析“老北京”的民俗玩意(4)

时间:2010-05-07 16:25 互联网 点击:我要评论

步入琉璃厂画栋雕梁的中国书店里,我们进入了古书的海洋,在二楼古书横架的行列里穿梭,就仿佛穿越了时空。店员会随时应你的要求捧出一部元代的古

步入琉璃厂画栋雕梁的中国书店里,我们进入了古书的海洋,在二楼古书横架的行列里穿梭,就仿佛穿越了时空。店员会随时应你的要求捧出一部元代的古书,让你观赏甚至买走。其实,与古玩字画比较,古书往往更容易失去原貌,残缺破损。这样就需要有人将那些存留的部分重新修补,装订成书,才能作为藏品保存。

就在离琉璃厂不远的中国书店的工作室里,有这样一群人,终日埋首故纸堆,以“补天之手,贯虱之精”修补着这些因“不堪历史重负”而支离破碎的文化典籍。

在古书修补工作室,我们看到了一部正在修补中的民初版《二十四史》,色白如绢的宣纸书页上蛀痕斑驳,一位修补师正拿着一张宣纸,用细毛笔刷上一点浆糊,再把蘸过浆糊的纸按在书页破损处。“这样修补过之后,还要在石头上锤平,然后放在压力机上压实。修补一本古书往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要做到修旧如旧,一招一式是极为考究的。”汪师傅对我们说。

金镶玉装,是旧书修补后一种形式的名称。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对它有两种说法:一说古代有一个皇帝把玉玺打坏了,遂即以金将其修补完整,以示原物依然贵重。后来镶过的古书也就借用了这个名称。另一种说法是,为了使书籍耐用延年,修理时页内再衬一张新的白纸,上下各长出几分,因为原书纸旧色黄似金,衬纸崭新洁白如玉,所以叫“金镶玉”。

离开这里的时候,我们在楼下装帧室里看到一部针灸集,泛黄的书页脆弱地铺在工作台上,静静等待着修补师傅的回春妙手。

冬虫儿,就是在冬季里依然欢畅鸣叫的草虫。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寒鸦”,数九寒天,北风呜咽,家住四合院的人们围着木柴劈啪迸溅的炭火吃着砂锅白肉,热气氤氲的屋子里仍能听到蝈蝈、蛐蛐带着青草气息的歌声,难道是老北京人的生活艺术改变了自然规律?

寒冬时节,走进阜成门附近的官园花鸟鱼虫市场,就走进了冬虫儿的天下。说是市场,其实也就是一条窄胡同,前清时就以摆卖“四大玩”出名,很有些历史,加上眼下正是玩冬虫儿的时节,所以生意特别兴隆。

蝈蝈、蛐蛐、油葫芦并称“三大鸣虫”,其中的蝈蝈是男高音,声音清越响亮,北京人玩蝈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明代的袁宏道在《促织志》中曾说道:“似蚱蜢而身肥大,京师人谓之聒聒,亦捕养之。”之所以叫蝈蝈,是因为老北京玩虫的人讲究让它的叫声要发出来类似“蝈蝈”的音,然而天然能发出这种音的蝈蝈百中不见一二,于是北京人便发明了一种“点药术”,用朱砂和松香配好的药点在虫儿的翅膀上,叫声就变音了。点药的技巧要精到,虫声才能动听,所以这还是门只有个中高手掌握的独门绝技。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