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发展思路,湘潭市委市政府提出利用现代技术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把加强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手段来抓。
陈三新称,在助推国企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只需要做好两件事:“瘦身”和搭台。前者指出台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帮国企减负、为改革改制护航,后者指引导和推动企业将其技术优势,通过裂变培育出新的产业。比如湘潭电机拥有上千项专利技术,某一项或几项专利技术通过培育后均可形成大产业。“当这两件事做到位了,老国企积累的巨大能量自然会产生‘裂变’,从而迎来爆发式增长期。”
2 新名片:红色圣地+文化名城
工业绝不是湘潭仅有的“名片”。陈三新透露,由于旅游业消耗能源相对较低,符合“两型社会”标准,是经济结构调整后发展潜力很大的产业之一,湘潭将围绕建设红色旅游文化圣地,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为该市的另一战略性支柱产业。
2010年,湘潭市计划投资240亿元建设128个重点工程项目。这些重点工程项目涉及城市建设、能源交通通信、工业及园区建设、商贸物流、农业、生态旅游休闲、文教卫、房产及小城镇建设等八个领域。其中,生态旅游休闲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和文教卫项目投资增长位列前三名。
“迎客之后,更难的是留客。”在陈三新看来,湘潭发展旅游不光要打好“韶山”这张牌,更要在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把湘潭的名人文化资源融合起来,开发旅游产品、拉长旅游产业链条,以武广客运专线、沪昆高速的开通与建设为契机,全力打造“红色圣地+文化名城”的湘潭新形象,让游客留下来。
3 宜居湘潭:湘江边璀璨明珠
虎年新春伊始,湘潭喜事连连:《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获国务院批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命名该市为“国家园林城市”。这令履新的陈三新欣慰不已。将湘潭打造成为湘江流域生态宜居型城市,是他的另一个转型发展建设蓝图。
“湘潭坐落在湘江边,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要改造提升整个城市环境和生活品位,我认为并非难事。”陈三新侃侃而谈。不久前周强省长提出要把湘江建设成湖南的莱茵河,在陈三新看来,湘潭必将是“莱茵河流域”璀璨夺目的明珠。
“湘潭境内40公里的沿江风光带建设工程,我们已分段做好整体规划,预计总投资将超过100亿元。”他表示,这部分建设资金很可能采取社会融资方式运作,虽然投资额巨大,但其带来的经济拉动效应也不可估量。当这条绕城而过的“U”形生态风光带建成后,当低碳经济成功运行后,“宜居湘潭”自然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