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京津黄金走廊上的武清区,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和北京“亲近”,大运河更是将两地历史人文紧密关联。北京人看武清,撰写北京人的“武清印象”,如果您也有话对武清说,不妨加入我们,请投稿至bjrkwq2014@163.com。
“内”在此指大内宫廷。 “联升”示意当年顾客如果穿上该店制作的朝靴,可以在朝廷官运亨通、连升三级。
过去,老北京人有句流传广泛的口头禅: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这里所指的“脚踩内联升”,是说能穿上内联升做的千层底布鞋,那可是对身份的一种炫耀。
“内联升”老铺面儿的创始人是直隶武清人(今天津市武清区)赵廷,创建于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
武清少年赵廷进北京
当年,居住在武清北运河岸边的一位贫苦的中年赵姓农夫与妻子一共育有四儿二女,因家庭人口多,生活过得颇为拮据。其中有一年华北地区偏巧遭遇百年罕见大旱,一个半月滴雨未下,地里庄稼几近绝收。为此,夫妻二人几度合计,才决定将大排行老二的赵廷(当时年仅15岁)忍痛托人送至京城一家制鞋作坊当个学徒工,以减轻家里的沉重负担。
少年赵廷离家几经辗转,来到朋友介绍的京城那家制鞋作坊,并最终在那里立足。在制鞋作坊当学徒的几年时间,聪明手巧的他可没让光阴虚度,天性认真喜欢思考的赵廷不耻下问、多方求教。尽管师傅明着不肯教(注:封建社会广为流传着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陈腐观念),可他暗中偷着学,还是掌握了一门令人称道的独门制鞋技术,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进而他又有了一个更加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待时机成熟一定单挑门户,建立一个能更加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制鞋作坊。
丁大将军相助“内联升”
在京城生活的数年间,一次十分偶然的机遇,让赵廷结识了家境殷实同时又有一副菩萨心肠儿的清军山东巡抚丁葆祯将军。当有一天在丁家府上把酒问盏的长谈当中,赵廷把自己心中酝酿已久之创业的想法和盘托出时,立即得到丁将军的赞许和倾囊相助。于是由丁将军个人出资千两入股,资助赵廷开办鞋店,即“内联升”从此应运而生。
在准备单独开店的几年前,早有一定定位的赵廷根据当时皇城脚下北京鞋业的状况已做到心中有数。他认为京城时下制作朝靴的专业鞋店很少,于是决定新开鞋店以朝靴为主,兼营其它业务,服务对象主要为坐轿子的达官显贵、皇亲国戚、朝廷文武百官和黎民百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