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仁义
1912年,河北回族人佟玉新在哈尔滨道外俗称“八杂市”的南六道街里的西顺街105号,开了回民饺子馆。
佟玉新仗义疏财,赈济店伙朋友,一生没有结过婚,整个精力扑在事业上。他说:“人要干好,就要占一样”。在他的几十年经营中,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他苦苦摸索,终于掌握了制作牛肉蒸饺的绝枝。老仁义馆的蒸饺原料全由佟玉新一人来选购,从不用别人,就是亲属他也不用。他有一个购肉的专用桶,又有一位专为拉他选购肉的三轮车夫,这个三轮车夫不是本馆吃劳金的,而是老仁义馆的老主顾,只要伯祖父出去买肉,他准点到老仁义馆门口等着。当然,伯父给他的车钱也比别人的多。伯祖父选肉有一个标准和要求:购肉一定要选四至六岁口的小乳牛肉,而且选购部位也很讲究,只要肋条上脑、腰窝、尾根、前去一刀的脖头,哈拉巴、紫盖、腱子和牛油不要。由于多年实践,他有独特的选肉本领,一搭眼,就能看出哪块是乳牛肉,哪块是老牛肉,那块是公牛肉,那块是母牛肉,还能够根据气味辨别出是吃草的牛肉,还是吃饲料的牛肉,根据牛肉丝纹粗细,分辨出菜牛和役牛。因此,他选购的肉都合乎作饺子馅的标准。由于他常到肉市场买肉,多数商贩都认识他,也知道他的禀性,都叫他老倔头。他买肉从不讨价还价,只要看中你的牛肉,多要点钱他也要,从不说二话。他买肉有个习惯,一进市场,大家和他打招呼,他只是点头不搭腔,眼睛却盯着肉,一会儿看看这,一会看看邪,看中了就走近肉案,用手指照他看中的那块肉一划,就表明只要他划的那一块,如果你给切不对,他也不搭话扭头就走。时间长了,商贩都了解他的脾气,只要他一划,就照划的切肉。他买卖公平,现钱交易,从不赊欠。在旧中国时,市场交易多数都是以记帐形式,有年节算帐,有半年算帐,也有年终算帐等等。所以现钱交易受买卖人欢迎。包饺子的面粉,只要双合盛砂子面或成泰义的特球砂子面,这两种面成色好,白而透明,筋力大。包饺子用的菜,全部要本地山东菜,这种菜质软而甜,所以老仁义馆终年用的菜,全部购买道外太古六道街张桂林的优质山东白菜。主要调料香油,指定购买小磨香油,每天十斤。隔日油不要,要现磨出的。酱油专门要同兴南酱园的特制酱油。
老仁义馆为了保证风味独特,货真价实,每天进料都是有限量的,不论牛肉和牛肚都是在百斤左右,卖完后就落幌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