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诚信和质量,界定都是由消费者来界定的,而提供这些的则是老字号,但老字号是由人来经营的,所以,一家企业的经营是否诚信,是否符合老字号的质量标准,还要看经营者。”有专家表示。
但是,恐怕胡书刚没有想到的是,在他接受采访几年后,老凤祥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他的话有些言过其实。
深陷质量与垄断金价 金字招牌蒙羞
2012年时,在山西省的抽查中,老凤祥不合格产品,名为“S925银耳饰”,不合格原因是纯度。按照相关规定,明示值:纯度以最低值表示不得有负公差,Ag≥92.5%,而该产品实测值为Ag:84.6%。
而在公布不合格产品名单中,陕西省宝鸡市华通商厦、老凤祥商品拒检。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的信息显示:拒检属严重违反行为,拒检企业珠宝玉石及贵金属饰品产品质量无法确定。
随后,老凤祥在公告中解释,“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的去年第四季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其中老凤祥旗下的新绛县老凤祥银楼被抽查的千足金吊坠,在所检测的四个项目中产品纯度、质量、印记均合格,其中一项标签定名错误。经查,该抽查产品本身所打印记为足金,产品成色和质量达标,为合格产品。但在标签生成过程中,因操作人员标签打错,误将该足金吊坠在标签上标识为千足金”。
“这件事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当时出现这个情况的时候,已经暴露出企业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虽然公司给了一个说法,投资者们也看到了公告,但是,企业仅仅给出了一个说法并没有致歉消费者的意思,这一点与其‘百年老店’的身份相悖”。有企业品牌管理分析人士表示。
而在今年的垄断上海金价事件发生后,老凤祥也只是发布了一纸公告,表述了企业“认罚”的事实,“要说这件事,公司高管们不知情,这不会有人相信的,产品的定价权在管理层手中,并且也牵扯上海黄金协会。和其他几家被罚的企业商定价格这件事不可能是由一般员工操作的。”上述分析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