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壶镇,最先在我脑海里闪现的两个字是“烧饼”。1989年,“缙云烧饼”被省商业厅评为浙江省优质点心。“缙云烧饼”名声在外,其中尤以壶镇烧饼最著名。
双眼井是壶镇老街上的一个地名,因两口井而得名。井边上有一家烧饼店,做饼师傅是一位叫吕妙英的51岁妇女。15岁开始跟着父亲学做烧饼,据吕妙英说,她爷爷也是做饼的,算起来“双眼井烧饼店”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我认识的不少永康人,专门驾车几十公里去壶镇,只为吃个烧饼。我也曾为满足这样的口腹之欲“跋山涉水”。名气最大或者老板最牛的,算是壶镇宫前村的那对夫妇。这个偏僻的村庄,因为这家烧饼店而被无数人问津。
中午饭点时赶到宫前村,老板说,等着吧,下午2点才开火。等在店门口的吃货们,辘辘饥肠的抗议声此起彼伏。可面对这种服务质量“恶劣”的消费体验,食客们却好像集体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等待的焦灼化作饕餮的强大动力,烧饼入口的刹那,满足感瞬间爆棚。
宫前村烧饼吃的是一种噱头,最容易被吸引的是初次尝鲜的人。对于更多资深吃货,双眼井的烧饼才是他们的不二选择。“吃来吃去还是你们的最好吃,你们为什么不去永康开烧饼店?生意一定很好,我也不用跑这么远了嘛。”不知道多少永康人跟吕妙英说过这样的话。
今年3月,吕妙英与妹妹吕妙丹将双眼井烧饼店开到了永康。这就是三中路上的“正宗壶镇双眼井烧饼”。看到“双眼井”三个字,不少光顾过这家壶镇老字号烧饼店的人闻风而来。
每天早晨6时,姐妹俩开门营业。揉得油亮的发面静静躺在铁皮砧板上,等待着客人的光临,并不着急变成烧饼。
通常现做现卖,来一个客人,吕妙英就揪下一拳头的面团,十个手指在油亮的面团上跳着踢踏舞,摊成一张均匀细腻的皮。切成粒的夹心肉加上咸香的霉干菜,堆叠在上面。如果你爱好辣味,可再撒上一调羹辣椒粉,刺激的辣味会不自觉钻入你的鼻孔,弥漫口腔引得你的舌根发酸,于是,你咽了口唾液。
吕妙英掀起面皮的裙边,将晶莹的鲜肉矜持地拢合在面皮里,收口捏拢,饱满如同欲放的花蕾。掌心轻柔将其压扁,手指继续跳着踢踏舞,馅儿与面交融在一起。饼坯上刷上一层麦芽饴糖水,饼皮显得格外嫩白透亮,黑芝麻紧紧粘附在上面。看着这招摇的性感,你于是又咽了一口唾液。
然后就是等待,等待烧饼出炉。虽然只有三五分钟的时间,却显得漫长。面的甜香、肉的鲜香、霉干菜的咸香,一阵又一阵溢出烧桶,你的唾液腺是一个阀门坏了的水龙头。你不断催问:饼好了吗?吕妙英掀起铁皮盖瞅了瞅,摇摇头盖上盖子的刹那,是你前所未有的失落。而所有的阴郁在烧饼出炉那一刻一扫而光,金黄酥脆的面皮因为麦芽饴糖水的浸润,泛着甜丝丝的光泽。迫不及待咬一口,被包裹的丰富味道随着热乎乎的气流喷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