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辉煌过的叶开泰距今已经有370余年的历史,在民国时期与北京的同仁堂、杭州的胡庆余、广州的陈李济齐名,被称为中国四大中药店之一。解放后,叶开泰曾经在武汉有14家门店,在2002年改制后每况愈下,店面逐渐萎缩至现在的5家,其中3家还是店中店。
改制后,叶开泰最初被划归武汉国药集团管理,随后又被划归武汉国药科技管理。现在,由北大方正控股的武汉国药集团又想重新接管,然而相关手续至今尚未办妥。“一旦北大方正来接管,他们愿意投入4000万,这样企业就有了活力。现在北大方正不敢贸然投资,叶开泰缺钱又缺人,只能维持现状。”叶开泰办公室主任黄磊遗憾地说。
记者调查发现,改制不完全的后遗症仍在阻碍老字号的发展。10年前企业改制时,长生堂所用的房产属于当时的江岸区房地局,因此在分股时该局分得了20%的股份,为长生堂改制后的第一大股东。十年间,不下10家投资机构有意投资长生堂,但无一例外地最终流产。起初戴芙蓉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渐渐她从一些投资机构了解到,正是这些国有成分让这些投资公司打了退堂鼓。
而更严重者,一些武汉的老字号在改制中被收购或者被租用,现在或被收购方雪藏,或因投资方经营不善几近消亡。
样本
马应龙:国资增长一百倍
马应龙迄今已有429年的历史,这个以眼药起家的企业同样经历过改制的阵痛,然而现在马应龙已发展成为一家高科技上市公司。
1993年,马应龙顺应大潮进行股份制改制,但国资仍占100%的股权。此时的马应龙虽未亏损,但也停滞不前。1995年,上级主管部门做出决定,引进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控股股东。“改制之初公司内的阻力非常大,最大的股东都换了。好在当时公司的股权结构相对清晰。”马应龙大药房副总经理徐建平表示。“宝马”联营后不仅给马应龙输血,还逐渐改变了理念,并带来了全新的机制和完善的治理结构。联合以后,这个停滞不前的老国企各项经济指标均实现了30到50倍的增长,国资部分更是增长了一百倍。“直到现在,马应龙从未主动裁过从国企过来的人,”徐建平介绍。宝安集团进驻马应龙后,按各个历史阶段提出了不同的目标,目的就是让老员工逐步适应新的制度和管理,对不适应的员工则进行换岗,并通过企业的快速发展为员工办理社保医保,解决了员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徐建平说,目前很多老字号的问题就在于,很多员工都持股,造成股权结构不明晰。此外,买断老员工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老员工也难以适应发展形势,管理体系也不健全。“那些发展较好的老字号无不是股权结构清晰,治理结构完善,”他说,老字号有老招牌,老字号也有弊端,各种内外部因素制约导致经营理念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