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上午,“2010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暨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在三峡库首第一县湖北宜昌秭归县开幕。这是“中国端午节”去年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中国举办的首个国家级端午文化节。
本次文化节由文化部、国台办、湖北省政府联合主办,体现了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活动旨在纪念中华民族的传统端午佳节,搭建海峡两岸交流平台,弘扬屈原精神和民族文化,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秭归县是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当地的端午习俗有2000多年历史。去年9月,“中国端午节”由湖北省秭归县“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湖北省黄石市“西塞神舟会”、湖南省汨罗市“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和江苏省苏州市“苏州端午习俗”四方内容“打包”,联合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成为中国第一个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日类项目。
按照秭归县的习俗,文化节开幕式举行了隆重的屈原祭祀仪式。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文化部、国台办、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湖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以及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等,在祭坛前敬献花篮并三鞠躬。台湾诗人余光中、大陆诗人流沙河以及海峡两岸屈氏后裔代表和群众代表也上香祭拜。
在文化节开幕之前,记者便在秭归县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民间艺人编扎香袋、奇特粽子制作展览、女儿回娘家“躲午”、艾水沐浴泡脚等民俗活动的群众参与度非常高,热闹程度不亚于春节。
开幕式之后,秭归县将陆续上演全国龙舟邀请赛、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端午诗会、荆楚风情歌舞等活动。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是本次文化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两岸从事屈原文化与端午习俗研究的上百名专家学者将会聚一堂,共论屈原精神和端午文化。
秭归县委书记罗平烺介绍说,屈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举办这次活动,意在通过纪念和传承端午佳节的外在形式,来挖掘和升华屈原文化的内在价值。
三峡大学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教授黄柏权说,传统节日蕴涵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伦理道德、哲学思想、审美意识、价值观念等丰富内容,保护好端午等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既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一批批传统节日、民俗文化,被陆续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重要传统节日,被确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同时,还不断推动各地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初步查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总量共87万项,中央和省级财政已累计投入17.89亿元人民币,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