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砀山唢呐传承人杨阎华:在我们砀山,婚嫁礼仪要唢呐庆贺,生孩子吃喜面要唢呐祝福,升迁庆寿要唢呐捧场,老人仙逝要唢呐送灵……这么说吧,砀山人的一生注定要与唢呐相伴。吹奏唢呐这种民俗文化形式在砀山如此兴盛是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砀山,从几岁的娃娃到古稀老人,各个能吹唢呐。铜陵要留下砀山唢呐,那就要有适合的环境,要有喜欢唢呐的百姓群体,要有愿意学习的人。如果铜陵市政府真有心把这里打造成民俗文化汇集地,我们很愿意在这里设点,让砀山唢呐也在江南生根发展。
内蒙古“呼麦”演奏者:巴雅尔穆仁、巴音吉日嘎拉、赛音布和是应邀特意从内蒙古赶来铜陵参加民俗文化节的,在百乐表演的间隙,他们接受了记者采访。他们告诉记者,“呼麦”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应该是“喉音”,这是蒙古人一种很严肃的艺术形式。学习“呼麦”的人对声音要求很高,整个内蒙古也只有大约2000人能表演“呼麦”。“呼麦”是种比较小众的民俗文化形式,但是依然传承至今。今天的蒙古人在打猎归来时还会演唱“呼麦”,“呼麦”的歌词多是称颂伟人和山峦的,无论是乐曲还是歌词都是自远古就流传下来的。当记者问及为何如此严肃高雅的民俗文化、能学习者又很少,但却流传至今时,巴雅尔穆仁告诉记者,那是因为“呼麦”仍然活在蒙古人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此次来铜陵,他们感受到铜陵城市很漂亮,群众的氛围也很好,如果有更多人喜欢“呼麦”,有适合表演“呼麦”的人,这种艺术形式也完全能够在铜陵发展。
首批国家非遗阜阳开源剪纸传承人中国书画名家、工艺美术大师刘继成:铜陵要打造民俗文化品牌,那就要政府扶持。民间艺人多半清贫,政府要为他们建立工作室,创造条件设置集中展示区,常年展出民俗文化技艺和作品。可以建小型工厂,工作室,研究室,民俗文化博物馆等,经常性请民俗文化大家和工艺大师前来举办讲座,进行指导,给非遗传承人经济上的资助等,实实在在支持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人加入这个行列。
黄岗柳编艺人张恩友:柳编在黄岗村村都有,家家都会,柳编作为当地根深蒂固的民俗工艺历史悠久。黄岗柳编已经走过了一家一户小敲小打的阶段,而是形成产业化,由公司把农户组织起来,产品也突破原始的农用品,发展到家私、办公等领域,黄岗柳编经常到国外参加各种展销会。张恩友建议,铜陵要打造民俗文化载体,比如经常举办展览、展示会,长年设立展馆,他们很乐意将黄岗柳编的制作工艺和工艺品都展示出来,让更多人了解黄岗柳编,这也能吸引更多人关注民俗工艺,引发群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