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跑麻雀
如何学会爷爷的绝技,不但成了巴图巴依的心愿,也是自治区民间文化研究专家们交给他的任务。
巴图巴依天天坐在家里,回想爷爷表演时的口型、舌型,然后自己练习演奏。为了验证自己的进步,他每天都是按照固定的时间,来到爷爷练声的地方,练完后看看有鸟儿来不来。
结果,一个月过去了,树林的鸟儿不但没有飞来一个,树上仅有的两只麻雀也被他吓跑了。痴迷于喉迷之中的巴图巴依,嘴巴红肿着,嘴角生了一个大疮,舌头也烂得不敢伸,尤其不敢喝稀饭,一头浓密的头发也开始脱落,每天早上枕头上都黑乎乎的。
“这样下去,不是死路一条么?”妻子朝丽蒙有些恼火了,虽然他们俩是两小无猜的夫妻,从来没有吵过架,朝丽蒙还是高声叫起来。
可是,发过一通火后,她又抹着眼泪给丈夫熬蜜糖水喝。看着丈夫红肿的嘴巴,她说:“咱们先不忙着练,先琢磨其中的东西,你给我说,我和你一起揣摩。”夫妻两人坐在床上,你看着我的嘴,我看着你的口型,开始了各个角度的尝试。
有一天,巴图巴依在刷牙时,猛然,三种声音都从嗓子里滚滚而出。他疑惑地试着又演奏了一回,真的是三种不同的声音。“我成了!我成了!”巴图巴依冲进屋里,一把抱住朝丽蒙,欢呼起来。当两口子都清醒过来后,又互相搂抱着痛哭了起来。
一直沉寂在民间艺术底层的巴图巴依从此开始露出了水面。2005年,巴图巴依参加了中国新疆舞蹈节,他的低沉的喉音迷倒了现场的观众,清脆的歌声又把众人带进了流行歌的天堂。巴图巴依当场获得了最佳表演奖。
2006年,他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新疆区青年歌手大奖赛,闯入了半决赛。2007年,他参加了中国农民艺术节,获得了鼓励奖。同年,巴图巴依成了自治区呼麦艺术的优秀传承人。
“现在,我的呼麦已经获得了大家的认可,经常被邀请去表演。”
当巴图巴依学会了呼麦之后,他摸索着用这个养家糊口。有乌鲁木齐的人来找他,也有喀纳斯景区的人来找他,要他去表演。
“好啊,一个月2000元,很不错,一天表演两次,一次唱一个呼麦,演奏一个楚吾尔。”巴图巴依的生活很舒服。
但是,不能让呼麦断代。还没有准备生儿子的巴图巴依,就在学校里找了两个愿意跟他学习呼麦的学生,每周教三个小时。“乡里乡亲的,要什么钱啊,我要的是把这个艺术传承下去。”这个被乡亲们称为“喉迷之王”的青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