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老字号天兴居的百年文化(2)

时间:2010-05-06 14:06 互联网 点击:我要评论

在《燕都小食品杂咏》中有首竹枝词,生动地道出了北京人对炒肝的赞美。 稠浓汁里煮肥肠,交易公平论块尝。谚语流传猪八戒.一声过市炒肝香。 词后

在《燕都小食品杂咏》中有首竹枝词,生动地道出了北京人对炒肝的赞美。 稠浓汁里煮肥肠,交易公平论块尝。谚语流传猪八戒.一声过市炒肝香。 词后并注目“炒肝以猪之小肠切成段,用粉汁烩之……,名为炒肝,实则烩猪肠耳,既无肝,更无用炒也(间有肝块.亦非炒过也)。京谚语有“猪八戒吃炒肝,自残骨肉。请中‘炒肝香’,则卖者吆喝声也。”后来,杨曼膏又在《群众报》上介绍了会仙居炒肝的营养价值,更使会仙居的生意出现了空前的兴旺。 在民国初年,会仙居大兴土木,从一间平房发展到两层楼房,门前挂上了金字店匾,二楼还增添了馄饨。此时,杨曼青又写书宣传了会仙居,使其闻名名于京。后来,为了招徕顾客,又在门外架起了炒肝锅,过往行人只要停留观望,小徒弟就马上端一碗炒肝送到你面前,价格便宜,盛情难却,只好喝上一碗。对老主顾更加照顾,附近华乐戏院(现大众剧场)、广和戏院的梨园界人士,基本都是会仙居的常客。他们只要打声招呼,刘宝忠便亲自到后台,把炒肝一碗碗送到面前。在这个时期,会仙居平均每天要加工近百斤猪肠,几十斤猪肝,但无论多忙,都确保炒肝质量。

民国22年(公元1933年),会仙居斜对面新开了一家专营炒肝的“天兴居”(掌柜是洪福、沙玉福),使会仙居面临着生意上的挑战。但因会仙居字号老,质量好,仍顾客盈门。

刘家哥仨相继逝世后,会仙居由刘家第三代的兄弟5人经营。由于他们互不信任,接月轮流掌柜和生意经验差,使会仙居原材料不足,质量下降,经营滑坡,直到了难以支撑的地步。与此同时,天兴居却倍加精心制作炒肝,以质量吸引了很多会仙居的主顾,销售量很快超过了会仙居。北京解放后,会仙居以出租的形式于1952年让给康克文等人经营,使其重整旗鼓,提高了炒肝质量,改善了服务态度,生意逐渐好转。直到公私合营前,这两家炒肝店仍互相争雄。

1956年,会仙居与天兴居合并,用天兴居的房,挂“公私合营会仙居、天兴居饭馆”的牌匾。由原天兴居经理的后代沙德亮任经理,由会仙居做炒肝技术最好的师傅傅掌灶,还专门设了洗肠子车间,使北京炒肝得以继承。 从公私合营至今已有四十年了。天兴居经营的“妙肝、包子”这两个主营的风味品种始终没变。食品质量、服务态度、卫生面貌在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天兴居的炒肝制作工艺

先将鲜肥的猪肠用碱、盐浸泡揉搓,再用清水加醋洗净,去掉肠子的腥臭味后再煮,开锅后改用文火炖,锅上盖一个比锅小一圈的木锅盖,使肠子既能熟透又不跑油,保持肥美的味道。肠子烂烹之后切成半寸长的小段,俗称“顶针儿段”。鲜猪肝洗净后用刀斜片成柳叶状的条儿。他们在佐料上也很下功夫,先将食油熬热,再放入大料,大料炸透后放入生蒜,蒜变黄时立刻放入适量的黄酱,炒好后放入罐中备用。另外,再熬出些上好的口蘑汤。制作炒肝时,先将切好的热肠段放入沸汤中,再放入炒好的蒜酱、葱花、姜末和口蘑汤;之后再将切好的生肝条放入汤中,马上勾芡,芡勾得稀稠适度;最后洒上一些捣好的蒜泥,炒肝便制成了。该店在出售炒肝时坚持卖一锅,做一锅,使炒肝滑嫩可口、味道新鲜。他们还在江西景德镇订制了一批直径只有七厘米左右的小碗;盛上炒肝后,宛若宝盏含晶,稀稠适度,色泽喜人,香气扑鼻。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