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酒品即是人品:酒中豪气干云天 (3)

时间:2010-04-15 10:46 中华五千年网 点击:我要评论

如果说李白天生是一个与酒相依为命,是一个斗酒诗百篇的旷世奇才,那么我们就来说一说杜甫。作为同时代不相伯仲的两大诗人,杜甫似乎永远是一个与

如果说李白天生是一个与酒相依为命,是一个“斗酒诗百篇”的旷世奇才,那么我们就来说一说杜甫。作为同时代不相伯仲的两大诗人,杜甫似乎永远是一个与贫病交加、与穷愁潦倒为伍的倒楣诗人。譬如他写的《客至》诗句:“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家中临时来了客人,可是杜甫家里菜肴熟食都没有多余的第二种。又远离市井,连残存的陈酒也是旧酿。仅仅两句诗,却活画出杜甫的潦倒和窘迫。所以杜甫在《逼侧行赠毕耀》里自嘲:“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并在《九日蓝田崔氏庄》中感叹:“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但是,就像在诗歌的创作上,杜甫的诗才不在李白之下一样,在喝酒的水平和豪放上,杜甫一样毫不逊色。且看这一首《醉时酒》:“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这首诗写的是杜甫与好友郑虔相互邀约,迫不及待地找钱打酒,彼此畅快一饮的情景。因为郑虔比杜甫年龄大二十岁,所以杜甫客气地以师长尊称。故而有“痛饮真吾师”的赞美诗句出现。可见二位好友喝酒时是何等的酒酣耳热,气氛热烈。又如杜甫在《绝句漫兴九首》里自述:“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在《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里抒怀:“狂歌遇形胜,得醉即为家。”同样表达杜甫的潇洒豪放和心知肚明。而在《曲江二首》里杜甫写道:“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终于表达了与李白完全不同的对酒的另一种感受和认识。只不过关于酒的题材的诗作在数量上杜甫确实没有李白创作的多,所以后人往往只记住了“李白斗酒诗百篇”,却忽略了杜甫也是一个喝酒的高手。而且,杜甫在生命的尽头,据说他的死也与酒有关。

杜甫的一生都在漂泊和迁徙中。在他生命的前半段,有两次长时间的漫游。第一次到了江浙,游历了江苏的金陵、姑苏和浙江的剡江、天姥山。第二次到了山东的齐鲁大地。从中吸取了江南和山东文化,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也是在这期间,杜甫与李白在洛阳相遇,二人携手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议论时政,由此结下深厚情谊。一年后两人在山东兖州分手,李白准备重游江东,杜甫则起程去长安,从此两人再没有见过面。杜甫为此写下许多怀念李白的诗篇。杜甫的后半生大多漂泊在中国的西南地区,也就是在他48岁到59岁的最后岁月里,八年在四川,三年在湘鄂。最安定的时期是在成都住了五年,并在城西浣花溪畔建筑了草堂,好歹有了一个栖身之所。就是在这里,杜甫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唱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公元765年,长期给杜甫以关照的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忽然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得举家东迁,到了四川夔州。这时杜甫已是百病缠身,疟疾、肺病、糖尿病、风痹病都来袭扰。于是杜甫想到了回归河南洛阳老家,不料船出三峡,正遇河南兵变,杜甫受阻于湖南。受阻的可怕结果是杜甫万万没有想到的——他的人生的最后两年竟然就此无奈地漂泊于湖南的长沙、岳阳、衡州和耒阳之间,而且受冻挨饿是常有的事情。终于在公元770年的冬天,杜甫病死在长沙往岳阳的湘江的舟船上。享年59岁。死前他写的最后一首三十六韵长诗是《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诗中有句道:“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传达的仍是殷殷爱国之心,切切忧民之情。但单从此诗的标题亦不难看出杜甫晚景的凄凉。有传记说,杜甫临终前病饿交加,偶遇仰慕他诗名的聂县令,此公大献殷勤,热情地送上佳肴美酒。杜甫因过度饥饿,突然痛饮美酒,加之饱食牛肉过量,造成胃胀滞食,不幸去世。但颠沛流离一生的一代诗圣在临离开人世前,在风雪交加的湘江行船上,有酒喝,有肉吃,应该也算是一种小小的安慰了。联想到诗仙李白,据说也是因喝醉酒,兴之所至,下河捞月,就此驾鹤西去,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