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习俗
祭祖扫墓
祭祖扫墓的风俗起源古老,伴随着对祖先崇拜的出现而产生,又为历代所继承和发展。它是清明节最主要的活动,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家或祠堂祭奠祖先; 一是上坟祭墓。祭墓主要有两项活动,一是为死者烧香上供,再就是为坟堆添土,或修坟立碑。祭祖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清明节也因此成为全世界华人的重要节日。
插柳戴柳
中国民间自古就有在清明节插戴柳枝的习俗。其来源一说是唐高宗在渭水举行祭祀仪式时,曾把柳枝编成圆环送给群臣,说是可以辟邪,于是相沿成习。而在俗谚中也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之句,似乎说明了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因此在祭墓踏青时,人们往往折几枝杨柳带回家,插在门楣上或用柳枝编成柳帽戴在头上。取其能避疫驱邪,还取其生机勃发之意。
清明娱乐
清明时节,既有禁火、扫墓等习俗,还有踏青、拔河、踢球等体育活动及斗禽等游戏。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冷餐伤身,所以要大家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是一个既有缅怀离人伤心泪,又有踏青游玩欢笑声的富有特色的节日。
踏青
我国自唐朝时起, 就有了踏青(今叫春游)的习俗。这一习俗本来自农历三月三日的上巳节,因上巳节早已并入清明节,而清明节扫墓又要到郊外去,因此在清明时节人们常常到郊外去踏青。此时,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所以清明踏青这一习俗成为我们至今仍十分喜爱的娱乐形式之一。
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时的一项主要游戏。 当时,荡秋千的主要是女孩子。在高高的秋千架上,身穿彩衣的女孩仿佛手持彩练当空而舞,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成为清明时节一幅美丽的动感图画。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仍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放风筝
风筝,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发明。放风筝,是清明时节老人和儿童都喜爱的一项娱乐活动。风筝的妙处在于既能近处观赏,又能放到空中在远处赏玩。不仅可以白天放,还可以在风筝上拴上彩灯在夜间放。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去吹送。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