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妇女的耳环很有特色,两耳均戴大耳环,几乎垂于两肩。她们戴上耳环后,还要对耳环进行精心装饰,已婚妇女一般用红色或黄色的野花装饰耳环,而青年女子的耳环上坠有鲜艳夺目的丝穗,别具一格。
怒族的耳饰颇有特色。妇女的耳饰分为竹制和铜制两种。贡山怒族妇女一般用精致的竹管穿两耳,而福贡的怒族妇女一般耳戴大铜环。大铜坏直径三寸左右,达于肩头。怒族男子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左耳佩耳饰,多为一串珊瑚,显得英武华贵。
德昂族妇女的耳柱,是一种既精致而又奇异的耳饰。德昂族的耳柱用石竹加工制作,石竹的顶端镶有金属片,并在整个柱体上裹一层薄薄的银皮,银皮上通常箍着八道马尾。银皮白色,马尾黑色,对比分明。德昂妇女戴着这样的“柱子”,别有风韵。
独龙族和基诺族都戴竹管耳环,特点十分突出。基诺族无论男女,自小便穿耳环眼;为了防止耳环眼愈合,一般塞上竹筒或纸卷,并且不断用较粗的竹筒换掉较细的竹筒,最后使耳环眼扩得很大。基诺族认为,谁的耳环眼最大,谁就最勤劳和最勇敢,而耳环眼小的人便是懒汉和懦夫。在这巨大的耳环眼里,除戴竹制木制的耳环和塞纸卷外,相爱的男女青年还喜欢互相赠送花束,亲手插在对方的耳环眼里,以表达恋慕的情爱。
苗族妇女的耳环,是整个“银装”的一部分,因而用银子打造而成,多出自本民族匠人之手,工艺精细,花样各异。在历史上,苗族妇女的耳环就是大银圈,且每耳戴三四个不等,因而有“两耳戴银环如碗大”和“惟两耳皆贯银环三、四圈不等”的记载。现在,除耳坠银环外,贵州、湘西的苗族还戴苏山耳环。
海南黎族的耳环除一部分银制外,一般人的耳环多为锡制。除妇女戴耳环外,黎族男子也有戴耳环的。黎族妇女的耳环直径约20厘米大,戴着可垂至肩上;她们每耳穿孔不少于10个。有时,她们把大耳环倒扣到头上,一个个耳环重叠起来,宛如戴着一项闪光的银冠。
由上可知,我国少数民族的耳饰的确是十分丰富多彩并颇富特色的,有的甚至还保留着古老的乃至原始的特点,“耳穿七孔,坠以木环”。但时至今日,人们也不得不承认,一些有特色的耳饰正在消失,或者甚至已经消失。有的少数民族的耳饰也已基本上采用金银珠玉制作,其造型也多通用化和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