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之巅峰盛唐时代鼓类首次大汇合
从原始的陶鼓、土鼓、皮鼓、铜鼓,一直发展到种类繁多的现代鼓,鼓始终是最为人们喜爱和广泛应用的乐器之一。杜明说,鼓是大俗大雅的乐器,不像钟始终高高在上,“俗可以是民间的欢庆锣鼓,雅可以进入庙堂祭祀和宫廷宴集。”鼓的结构较简单,由鼓皮和鼓身两部分组成。鼓皮是鼓的发音体,通常是用动物的皮革蒙在鼓框上,经过敲击或拍打使之振动而发声的。杜明介绍说,中国鼓的品种非常多,建鼓、应鼓、杖鼓、腰鼓等都属汉唐以前的鼓,到了宋、元、明、清,鼓又有很大的演变与创新,加上留存于今天少数民族中的鼓群,真是不胜枚举。
唐朝对于中国各民族的大统一,在文化方面是非常开放的,各地少数民族鼓类随歌舞乐走向长安,加上中原民间的传统鼓类,形成了中国鼓类的第一次大汇合。清、唐九部乐、十部乐中,只鼓类就占了十五种之多,而且大都是新鼓种。
据记载,唐玄宗时期羯鼓风行一时,其状如漆桶,鼓腔以山桑木制作,下置小牙床承之,击用两杖,故又名两杖鼓。唐南卓《羯鼓录》中称其声焦杀鸣烈,名曰“汉震”。唐玄宗李隆基擅长羯鼓、并作了许多羯鼓曲,据说有《色俱腾》、《耀日光》等九十二支曲目。《太平广记》中曾记载,玄宗之侄汝阳王李琎,“姿容妍美”,精通音律,因而备受玄宗宠爱,“琎尝戴砑绢帽打曲,上自摘红槿花一朵,置于帽上。其二物皆极滑,久之方安。遂奏《舞山香》一曲,而花不坠。”可见其打鼓的功力高超。玄宗观后大喜,赐金器,并夸赞李琎“非人间人,必神仙谪坠也”,称其为神仙下凡。
鼓之地位众乐之指挥内涵深远
鼓是远古音乐的核心。古代乐舞开始先要击鼓,表现周武王伐纣的《大武》乐舞,就是在奏乐之前先击鼓,以此警戒众人而使众人先存敬意,此为“先鼓以警戒”。至今民乐和戏曲中都以鼓为指挥,这可说是自古流传的规范。杜明介绍说,鼓在音乐中标示节拍、统一节奏,使众乐器张驰有度、秩序井然,“鼓在音乐中可以表现欢快、沉重、号召等,起到烘托和色彩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乐器,它的功能是其他乐器不能替代的。”
古往今来,“鼓”的用场宽泛,文化内涵更是深远:图腾崇拜时期以鼓为舞;庙堂祭祀、宫廷庆典都离不开鼓人掌教;更夫以鼓报更,军旅以鼓鼓舞士气;旧官衙大堂悬鼓,击堂鼓可以鸣冤;释、道教僧道道场,铙鼓伴作法事;酒令击鼓传花,戏曲鼓板领奏,农事击鼓插秧,围猎以鼓驱兽。鼓常常被编入成语、戏文和故事: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三国名士祢衡“击鼓骂曹”,成为不容遗忘的历史人物;“张飞击鼓古城会”是兄弟情义相知,“梁红玉擂鼓战金山”则是大展巾帼风范。